集中式產氫的儲運成本與儲運
發布時間:
2022-06-02
制氫技術正向在可再生能源制氫轉變。可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制氫可獲得零排放氫氣。太陽能制氫技術(光催化、光熱解)是未來理想的制氫技術,但受制于轉換效率和成本等問題,預計2030年前難以實現規模化。
距離和儲運量有密切關系,高壓儲氫耀拖車運輸百公里成本高達10元Kg.
隨著應用規模的擴大、儲氫密度提升以及管道運輸的引入,未來氫能儲運成本具有較大下降空間。
制氫技術正向在可再生能源制氫轉變。可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制氫可獲得零排放氫氣。太陽能制氫技術(光催化、光熱解)是未來理想的制氫技術,但受制于轉換效率和成本等問題,預計2030年前難以實現規模化。目前,可再生能源(棄電)發電、生物質能氣化路線成本均略高于煤氣化路線,且技術尚不成熟,未能大規模應用。但,日本美國等國均將該路線作為長期優先發展的路線,其原因一是環保,二是能源利用可持續,三是可分布式生產,運輸成本低。
儲運:長距離適合管道運輸,短距離適合氣氫拖車。
高壓氣態儲氫已商業化,占比儲氫方式的90%.儲氫分為高壓氣態、低溫液態、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等,高壓氣態儲氫和液氫儲氫技術已規模應用,固態儲氫和有機氫化物液態儲氫等技術仍處研發階段。高壓氣態儲氫是現階段經濟、實用的儲氫方案,70MPa高壓氣態儲氫VI型瓶已商業化應用。目前國內已建和在建的加氫站一般都采用的是長管氣瓶組儲氫設備。高壓氣態儲氫容器,具有結構簡單、壓縮氫氣制備能耗低、充裝和排放速度快等優點,但也存在著安全性能較差和體積比容量低等不足。
液氫儲氫、有機液態儲氫、固態儲氫未來占比有望擴大。液氫儲氫體積儲氫密度高,但耗能高、安全隱患大:有機氫化物和液氨儲運氫儲氫量高,可利用現有油氣設施儲運,但需在復雜反應裝置中,通過外供熱催化反應,實現加氫、脫氫,產品氣中可能伴有氣體和蒸汽雜質。固態儲氫是以金屬氫化物、化學氫化物等作為儲氫載體,通過化學吸附方式儲氫,其儲氫密度高于高壓氫和液氫,或最有可能滿足車載儲氫技術要求,但需解決重量儲氫率低、放氫溫度高和充氫速度慢等問題。值得關注的是新型高壓/低溫復合儲氫技術。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