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內供需兩端現狀對于綠氫/灰氫發展的分析


發布時間:

2023-03-07

長期來看,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實現清潔性的必要選擇。考慮減排效益,可再生能源與電解水制氫的結合將是最優發展路徑,綜合生產過程碳排放來看,水電、風電制氫在 1kgCO2/kgH2 以下,利用光伏發電,這一指標在 3kgCO2/kgH2 以下,若使用現有電網電力制氫,則排放在 38~45kgCO2/kgH2。預計未來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將快速升。

需求端:綠氫項目以替代灰氫、供給加氫站為主

長期來看,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實現清潔性的必要選擇。

考慮減排效益,可再生能源與電解水制氫的結合將是最優發展路徑,綜合生產過程碳排放來看,水電、風電制氫在 1kgCO2/kgH2 以下,利用光伏發電,這一指標在 3kgCO2/kgH2 以下,若使用現有電網電力制氫,則排放在 38~45kgCO2/kgH2。預計未來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將快速升。

 

 

從落地項目看,綠氫現階段需求主要為替代灰氫用于工業、能源脫碳減排。

氫氣的下游應用主要包括工業和能源兩個領域。在能源領域,氫氣作為內燃機或燃料電池的燃料,在交通運輸、建筑方面發揮作用。同時,氫氣也可作為儲能的介質,具有存儲容量高,供電時間長,存儲成本低等諸多優勢。目前內蒙等可再生資源豐富地區綠氫項目加速落地,制得的綠氫主要替代灰氫用于化工行業減排、供給加氫站等方向。

 

? 化工領域:
綠氫為石化、化工行業深度脫碳的重要途徑。鋼鐵、冶金、水泥等高耗能工業既是碳排放大戶(占全球工業碳排放的 45%),又是深度減碳的難點。氫能具有良好脫碳能力,可直接還原鐵等金屬,若應用于煉鋼冶金產業將極大程度降低碳排放。同時,綠氫是石化、化工行業深度脫碳的重要途徑。一方面制得的氫氣與現有煤化工裝置結合,實現甲醇生產過程的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;另一方面,通過與城市氫能源示范公交線路協作等方式拓展應用場景,推進氫能產業鏈的發展。


? 能源領域:運輸+儲能
氫能亦可應用于運輸、儲能領域。氫燃料電池系統功率密度大,動力系統體積小,相較于鋰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與更長的續航里程,更適合長距離、重載荷運輸領域。儲能領域,現有的風電、水電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儲能技術雖能實現零排放,但是存在隨機性、波動性問題,存在棄電現象。氫能與分布式能源結合,能夠良好解決該問題。未來綠氫的市場將從 2030 年開始快速提升并且占據主導地位。目前,由于灰氫技術成熟度高且成本較低,灰氫占據氫能主要市場。我們判斷 2030 年后隨著綠氫生產成本下降、減排需求的進一步提升,綠氫的市場將有顯著的提升。據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預計,遠期(2060 年)超過 75%的氫氣供應將來自綠氫,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80%

供給端:短期堿性電解為最優選擇,長期 PEM 具備更大降本潛力

技術路徑看,現階段電解水制氫主要有四種主流技術:堿性電解槽(ALKAlkaline,技術最為成熟)、質子交換膜電解槽(PEM,商業化比例較低)、固體氧化物電解槽(SOEC,未完全商業化)、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槽(AEM,未完全商業化)。

 

? 堿性(ALK)電解槽:
為目前最成熟技術、具有操作簡單、成本較低、產業鏈成熟等優勢,但不足之處在于效率較低、啟停較慢、與可再生能源耦合性較差。電解堿水制氫設備主要由電極、電解液、陽極、陰極和膈膜等組成,其中電極和隔膜為核心環節。

  1. 設備效率:據中國工程科學報告顯示,通常堿性液體電解質電解槽的工作電流密度約 0.25A/cm2,能源效率約 60%
  2. 與可再生能源耦合性:堿性電解槽難以快速啟停,制氫速度難以快速調節,因為須時刻保持電解池的陽極和陰極兩側壓力均衡,防止氫氧氣體穿過隔膜混合引起爆炸。因此,堿性電解槽難以與具有快速波動特性的可再生能源配合。


? 質子交換膜(PEM)電解槽:
選用具有良好化學穩定性、質子傳導性、氣體分離性的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作為固體電解質替代石棉膜,能有效阻止電子傳遞,提高電解槽安全性。PEM 水電解槽主要部件由內到外依次是質子交換膜、陰陽極催化層、陰陽極氣體擴散層、陰陽極端板等,其中質子交換膜與催化層成本是制約 PEM 發展的主要因素:

     1)質子交換膜:質子交換膜是電解槽核心部件,為降低交換膜成本,提升性能,技術創新+國產替代,未來有望推動成本下降。
     2)電催化劑:電催化劑需要具備抗腐蝕性、抗氧化、良好的比表面積、氣孔率、催化活性、電子導電性、電化學穩定性等性質。目前陰極催化劑材料主要選應用 PtPd 貴金屬及其合金,陽極催化劑主要選用 IrRu 貴金屬及其氧化物,

 

ALK 當前階段成本更低,PEM 長期來看有著更大的降本空間,且可與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實現耦合。由于堿性電解槽基本實現國產化,且單槽產能達到 1000Nm3/h,因此堿性電解技術可以實現更低的成本,所占市場份額更高,但是隨著質子交換膜與催化劑成本的不斷下降,PEM 電解槽成本將具備更大的下降空間,同時考慮到 PEM 能較好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,未來制氫過程可以更好地與可再生能源進行耦合,實現綠氫的大規模生產,因而市場占比將逐步提升。